文|微微笑了
01.
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:
你掏心掏肺地对孩子好,他却视若无睹;
你在等他长大后报恩,他却在等你道歉;
甚至在你最需要他的时候,给你最冷漠的一刀;
你以为人心换人心,可最后换来的,却是一段紧张的亲子关系以及一场精准的报应。
很多父母不懂,为什么曾经的乖孩子,会变成情感淡漠的“白眼狼”?
对此,李玫瑾在《幽微的人性》提及到:
有一种人他们完全没有形成或发展情感的能力,称为“情残”——情感上的残疾。情残比弱智更可怕,你对他们再好也没有用。
书中记录了这样的故事:
谈起那些无恶不作的罪人,李玫瑾曾可恨地说道:
“有些人吧,说句实话,我隔着铁栅栏都想扇他俩耳刮子。”
有一次,李玫瑾问一个强奸杀人案的犯罪人:
“你为了几分钟的快乐,把一个可能是人家的母亲或女儿就这么轻易地了断了,你不觉得你太残忍吗?”
男人回应:“她命中注定就应该是被我克的。”
你听听,这是人说的话吗?
眼前这个男人显然是毫无人性。
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这个犯罪人,他家里很有钱,结婚了,还有老婆。
他作案不过是为了极端自私与放纵自己。
显然,这个犯罪人就是一个“情残”的人。
你是无法用人类最基本的情感,比如爱、感恩、愧疚、怜悯来制约他。
他的世界是冰冷的、坚硬的,任何温情都无法在他心上留下一丝痕迹。
02.
看到这里,你也许会不寒而栗:
这种毫无人性的“情残者”,到底是怎么长成的?
作为父母,我们又该如何避免,自己辛辛苦苦养育出一个“白眼狼”?
有人认为,人性是与生俱来的。
非也。
李玫瑾教授一再强调,如果人性是天生的,那世间为何还会有那么多冷酷与罪恶?
人性始于情感。一个人情感越丰富,人性才越丰满。
而情感,恰恰是在生命最初的岁月里,被抚养者一点一滴“喂”出来的。
正如李玫瑾所说的那样:“当一个人在弱小的时候没有被善待,你怎么能指望他长大了会善待这个社会?”
很多犯罪人格的源头,就是童年那段无助与挣扎的经历。
想要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性,关键在于“心理抚养”。
具体怎么做?
第一,用丰沛的爱,给孩子建立情感的“银行账户”。
孩子6岁前,尤其3岁前,是情感发展的黄金关键期。
在这个阶段,父母亲给予稳定、无条件、可预期的爱,就像是在为孩子开设一个情感的银行账户,不断往里存入“爱”与“安全感”。
这个账户越充裕,孩子未来抵御人生风雨、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就越强。
此外,李玫瑾还特意指出:不要频繁更换抚养人,这会让孩子难以对抚养人产生深度、连贯的依恋,“我特别反对父母早年把孩子送回老家养,等到上初中再接回来。”
第二,教会孩子共情,而非仅仅是服从。
很多家庭的教育是“规矩”教育,而不是“情感”教育。
孩子摔倒了,我们常说:“不许哭,坚强点!”
孩子和别人抢玩具,我们常说:“你是哥哥,要让着弟弟!”
我们教会了孩子服从规则,却掐灭了他感受情绪的机会。
真正好的教育是,蹲下来告诉他:“摔倒了很疼吧?妈妈知道你很难过。”“你很喜欢那个玩具,被抢走了很难受,对不对?”
先共情他的感受,再引导他的行为。
只有被理解过情绪的孩子,才能学会去理解他人的情绪。
第三,守住原则的底线,让孩子懂得敬畏。
爱,不等于溺爱。情感账户的富足,不代表可以为所欲为。
在爱孩子的同时,必须为孩子建立明确的规则和底线。
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,什么是错的,伤害了别人需要承担什么后果。
一个只被爱却没有被约束的孩子,容易变得自私自利。
一个只被约束却没有被爱的孩子,容易变得冷漠叛逆。
让他懂得敬畏规则,敬畏他人的感受,这份“爱”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。
情感,是人性最后的防线,别不信。
03.
有人问:如果不幸遇到“情残”的亲朋好友,又该怎么办?
答案只有一个:识别,然后远离。
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,更无法温暖一颗“情残”的心。
不要抱有“我能感化他”的幻想,那不是救赎,是自我消耗。
你的善良很贵,别浪费在不值得的人身上。
李玫瑾教授的研究,最终都指向一个源头:“人的问题在早年,早年问题在家庭,家庭问题在家长,而家长的问题在婚姻。”
是啊,抚养一个孩子,远不止是给他吃饱穿暖、教他读书识字那么简单。
比知识的传承更重要的,是人性的完善和情感的丰盈。
读懂了人性,我们才懂得如何去爱,如何去养育。
育儿的本质,从来不是一项“管”与“教”的任务,而是一场“唤醒”与“守护”、跟孩子一同成长的旅程。
特别赞同李玫瑾对孩子品性的精准概括:
“人的胃口是喂出来的,脾气是带出来的,观念是唠叨出来的,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,无耻是百般迁就宠溺出来的。”
感恩在迷茫焦虑的时候,遇到李玫瑾的《心理抚养》一书。
它不像很多育儿经那样,只给你条条框框的技巧。
书中让你跟随李玫瑾教授的步伐,带你返璞归真,回到人性的源头,告诉你家庭的意义、性格的培养、情感的唤醒……这些最根本,却也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东西。
养育一个孩子,最高级的成就,不是让他多么出人头地,而是让他拥有健全的人性,在薄情的世界里,做一个深情而温暖的人。
别忘了,父母好好学习,孩子才能天天向上。
愿《幽微的人性》和《心理抚养》照亮你和孩子生命某个角落。
金多多配资-金多多配资官网-手机股票配资平台-正规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