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夏时节,武陵山深处的贵州省石阡县,处处是茶的“海洋”,大小茶园,漫山遍野,举目碧绿。
“现在正是除草和修枝的时节,管理好以后就可以采夏秋茶,一季夏秋茶收入相当于春茶的30%。”该县坪山仡佬族侗族乡坪贯村茶农郭长禹说。
过去,因为当地古茶树年份较长、枝干较高,往往需要搭着木梯才能采摘,并且茶青数量一年不如一年。如今,经过修枝切干后,不需要再搭着木梯上树采摘茶青了,采茶“下来了”,茶青数量却“上去了”。
郭长禹在茶园查看茶树修枝后的生长情况。新华社记者 汪军 摄
地处黔东北的石阡县,有“中国苔茶之乡”的美誉。根据当地茶产业发展中心的数据,目前该县境内古茶树有5万余株,其中在坪贯村,苔茶品种的古茶树有1000余株。
坪贯村茶农肖祥国对茶树管理、茶叶加工颇有研究,老茶树经过主干修剪后不断长出新茶,加上在老茶园套种新茶树,茶叶产量稳步提升。一年下来,他家依托茶产业可以有七八万元收入。
尽管坪贯村只有1100多人,但茶叶加工厂有10多家,今年一季春茶加工出了10多吨干茶,平均每斤可以卖500元左右。
“我们这里的茶叶品质好,纯手工红茶每斤可以卖一两千元。”郭长禹说。
在石阡县枫香仡佬族侗族乡梨子园村茶叶基地里,茶农们忙着除草、修枝,这里的古茶树也不断焕发新生机。一年两季茶叶,可以帮助每户村民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。
该县五德镇新华村是石阡苔茶的发源地,至今生长着许多古茶树。在村里的茶博物馆,夷州贡茶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飞指着桌上一个敞口大花盆,描述村里的古茶树,“一个人抱不过来”。如今,经过修枝切干,老茶树的茶青量有了提升。他的儿子王宾通过创新思路,打造小罐茶、伴手礼,让苔茶好品质转化为茶农好收成,600多亩茶园年产值大约有2200万元。
王飞(左)与村民交流手工制茶技艺。(孙伟 摄)
司法力量也在为古茶树焕发新生机提供加持。为保护好石阡苔茶古茶树群落,石阡县人民检察院于7月初向专门负责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的江口县人民法院提出申请,江口县人民法院发出司法保护令,明令禁止采伐古茶树,禁止在古茶树上刻画等行为。该保护令进一步筑牢了石阡苔茶古茶树保护的司法屏障。
“司法力量可以促进古茶树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,一片茶叶可以持续助推茶农增收。”石阡县茶叶协会负责人朱坤说。(记者汪军)
金多多配资-金多多配资官网-手机股票配资平台-正规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